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 最新消息
  • 創始人的話
  • 關於
  • 後現代思維研習
    • 2019關係的存有&關係的責任
    • 2019合作取向實踐的危機干預
    • 2018反思實踐--在家庭與社會工作的運用
    • 2018敘事治療在評估中的應用
    • 2018社會建構新視野:關係的責任與倫理
    • 2017社會建構─關係的存有
    • 2017/開放式對話
    • 2017/反思性對話
    • 2017/合作取向實踐-在醫療及校園工作中的運用
    • 2016/公共對話
  • 茵特森對話沙龍
    • 現代與後現代的交會
    • 地圖 旅行 生活--五週年生日慶
    • 開啟對話的力量
    • INSOO十年紀念會
  • 國際合作實踐認證
    • 第一屆學員分享
    • 第二屆簡章
    • 第三屆合作實踐認證課程
  • 儲思
    • 熙琄老師細細說 >
      • 獨處的思考
      • 在危機中找回安靜
      • ⾯對焦慮的視野
      • 允許多元的焦慮
      • 家庭對話再創造
      • 創造生活的儀式
      • 孩子在疫情中的生命教育
      • 關照情緒的空間
      • 網路上的聯結
      • 醫護人員的聲音
      • 好好休息的反思
      • 體會品味感謝
      • 體會生活的品質
      • 疫情中的生命功課
      • Say hello again(上)
      • Say hello again(下)
      • 與未來自己的對話
  • 活動分享
  • 園丁
  • 最新消息
  • 創始人的話
  • 關於
  • 後現代思維研習
    • 2019關係的存有&關係的責任
    • 2019合作取向實踐的危機干預
    • 2018反思實踐--在家庭與社會工作的運用
    • 2018敘事治療在評估中的應用
    • 2018社會建構新視野:關係的責任與倫理
    • 2017社會建構─關係的存有
    • 2017/開放式對話
    • 2017/反思性對話
    • 2017/合作取向實踐-在醫療及校園工作中的運用
    • 2016/公共對話
  • 茵特森對話沙龍
    • 現代與後現代的交會
    • 地圖 旅行 生活--五週年生日慶
    • 開啟對話的力量
    • INSOO十年紀念會
  • 國際合作實踐認證
    • 第一屆學員分享
    • 第二屆簡章
    • 第三屆合作實踐認證課程
  • 儲思
    • 熙琄老師細細說 >
      • 獨處的思考
      • 在危機中找回安靜
      • ⾯對焦慮的視野
      • 允許多元的焦慮
      • 家庭對話再創造
      • 創造生活的儀式
      • 孩子在疫情中的生命教育
      • 關照情緒的空間
      • 網路上的聯結
      • 醫護人員的聲音
      • 好好休息的反思
      • 體會品味感謝
      • 體會生活的品質
      • 疫情中的生命功課
      • Say hello again(上)
      • Say hello again(下)
      • 與未來自己的對話
  • 活動分享
  • 園丁

最  新  消  息

熙琄老師慢慢說系列係由熙琄老師口述,文字編輯時特意維持老師的口語方式。

於是上過老師課程的朋友,會有邊看文字邊有熙琄老師的聲音出現的熟悉感,就像老師在課堂前方說話般。

17篇在官網裡的熙琄老師慢慢說,歡迎大家隨時來看看來分享。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十七話
~與未來自己的對話~

圖片
未來的你會如何陪伴現在的你去面對疫情?
在我多年做諮商的經驗當中,我常常會邀請來訪者用未來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對話。這種對話跨越時空,邀請人們看到還有未來的自己可以陪伴現在的自己去面對生活、照顧生活、關心生活。
​
​全文連結:與未來自己的對話
​​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十六話
~Say Hello Again(下)​~

圖片
「Say hello again」最主要的精神就是,我們還活著的人,可以如何帶著過世的人的祝福、心意等等的去往前走。不是忘記他們,而是看看有哪些祝福和傳承,然後帶著他們的祝福我們可以更好地去開展我們未來的生活。
​

​全文連結:Say hello again(下)
​​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十五話
~Say Hello Again(上)​~

圖片
過世的人已經走了,我們活著的人可以如何去看見他們、去理解他們;不去弱化他們、覺得他們是不行的,這樣子的思維對於我們活著的人很重要。對過世的人而言,可以被這樣子的眼光跟視野去看,也是很重要、很有意義的。
​
​全文連結:Say hello again(上)
​​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十四話
~疫情中的生命功課​~

圖片
我們在面對疫情的同時,似乎也同時在做我們生命的功課。
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的功課持續在進行。
生命的功課是發生在生活中的挑戰,透過疫情邀請我們好好關注生命的功課。


​全文連結:疫情中的生命功課
​​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十三話
~體會生活的品質​~

圖片
每個人對什麼是生活品質可能有不同的定義、不同的想法。我也來說說,我現在對生活品質的感想供大家參考。當我想到生活品質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我們生活裡面很根本的「食、衣、住、行、育、樂」。在這些面向裡面去看看,提高各個面向的生活品質。然後也邀請大家去探索你跟家人要的生活品質會是什麼。

全文連結:體會生活的品質
​​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十二話
~體會品味感謝​~

圖片
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的生活有非常大的變化。我自己感覺到,雖然這個階段是一個挑戰的過程,但是當我們有機會在比較放慢的生活當中去體會、去品味、去感謝的時候,似乎我們生活的另外一個層面也被豐富起來了。

全文連結:體會品味感謝
​​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十一話
~好好休息的反思​~

圖片
透過疫情的休息,也可以讓我們去思考,未來當疫情告個段落的時候,是不是我們大家也可以安排一些我們的休息,然後這個休息呢,是一種安靜的休息,是一種維持基本需要的休息,其他的東西就先暫停...

全文連結:好好休息的反思
​​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十話
~醫護人員的聲音​~

圖片
經歷多天的零確診之後,在台灣的我們依舊能享受疫情爆發前的如常生活,然而這一切的背後是有辛勞的醫療人員支撐與付出,在他們經歷了這個不容易的醫護工作之後,我們有沒有機會去聆聽在這個艱難的歷程當中,他們各式各樣的感想、聲音是什麼?

全文連結:醫護人員的聲音
​​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九話
~網路上的聯結~

圖片
越是挑戰的生活,人們越需要聯結。在挑戰的生活當中,如果人們覺得是隔絕的,跟人的聯結是斷裂的時候,那對於我們面對挑戰或面對危機會越來越難。所以我就在想,這一次我們在經歷這個疫情的時候,大家可以如何聯結。其實大家也都在做了,然後我想到的是,「好朋友家庭們」可以如何共同聯結,我也稱這樣子的聯結,是社區中的聯結。

全文連結:網路上的聯結
​​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八話
~關照情緒的空間~

圖片
大家在疫情中,尤其跟孩子,如果有一些情緒是很自然的,找一些方法,去照顧這些情緒。如果夫妻有一些情緒,也可以透過這些方法,去照顧關係中的情緒。希望這些對話對大家都有一些小小的支持,也可以陪伴大家,看看怎麼樣在情緒的關照中,去創造更多大家喜歡的生活。

全文連結:關照情緒的空間
​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七話
~孩子在疫情中的生命教育~

圖片
這次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的孩子也在這個過程當中,去經驗、去體會、去學習。有很多爸爸媽媽也在努力地去看,怎樣去保護孩子,怎樣去教孩子如何保護自己,也跟孩子們談談這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全文連結:孩子在疫情中的生命教育
​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六話
~創造生活的儀式~

圖片
今天要跟大家談的主題是,創造疫情中的儀式。主要分兩個部分來跟大家分享。第一個是「儀式是什麼」,第二個跟大家談「設計生活的儀式」。​這次在疫情中,我們的生活在變化。在家裡、不出外的時間可能比較多,就算去工作,可能也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思路。

全文連結:創造生活的儀式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五話
~家庭對話再創造~

圖片
這次因為我們都在經歷疫情這件事情,我就在想:「在疫情中的我們、在疫情中的家庭,可以如何再去看一看家庭的對話是怎麼進行的?然後,看看家人覺得家庭的對話可以怎麼樣再創造對家人的關係?對家人的生活可以帶來更多的流動。」

全文連結:家庭對話再創造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四話
~允許多元的焦慮~

圖片
先前有跟大家談過「焦慮的視野」,覺得還想對焦慮再多說一點,所以再分享這篇 「允許多元的焦慮」。我在想,在疫情中,各式各樣的焦慮都在產生著,我們可以怎麼樣跟各式各樣的焦慮 在一起?也就是,我覺得焦慮不是只有一個樣子,或是應該是什麼樣子。在疫情當中,人們在生活裡面會遇到各式各樣的情況,我覺得能夠去允許焦慮透過不同的情況去發生,是寶貴的。

全文連結:允許多元的焦慮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三話
~面對焦慮的視野~

圖片
這一篇我想跟大家談的是「面對焦慮的視野」,副題是「傾聽焦慮、 肯定焦慮、關心焦慮、轉化焦慮」。在疫情當中發生好多好多的事情 呀,可能很多的我們都會有焦慮的感覺,或是焦慮的情緒,這個是很 自然的。我想跟大家說一說,我們跟焦慮在一起的視野,可以怎麼樣 去看見焦慮、陪伴焦慮。

全文連結:https://reurl.cc/d026jV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二話
~在危機中找回安靜~

圖片
這一次的疫情,讓我想到生活中的危機。我就在想,這一次我們的經驗和危機的連結。所以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對在危機中找回安靜的一些感想。

危機好像不是那麼可怕
-------------------------
我自己深刻的體會是,從一開始的慌亂到慢慢的情緒可以好好地表達、自己可以聆聽到自己的情緒,家人間可以聆聽到彼此的情緒,是重要的。--------------------------
其實我們都有一顆安靜的心,只是有時候壓力太大、危機太大了,那個安靜的心被波動、被擾動,暫時安靜不下來。但是當我們在危機當中,慢慢一步一步的陪伴彼此的害怕、感想、情緒、焦慮,可能我們就可以透過彼此的陪伴、腦力激盪,找到方法陪伴彼此的安靜。

​全文連結:https://reurl.cc/QdLZm9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

〈熙琄老師慢慢說〉
第一話
~獨處的思考~

圖片
最近對於獨處有很多的思考。尤其在防疫期間,很多人的生活跟過去不太一樣,獨處的時間變多了。所以想邀請大家看一看「對獨處的感想和看法」。

偶爾的獨處是否也是另一種型態的連結?

在偶爾的獨處中,去感受生活中的自己是一個怎麼樣的人,經驗到怎麼樣的生活?

生活中,我們有很多需要去完成的事情,也是很重要的。工作或是學習當中,我們不一定有機會看看自己的情況。所以最近大家有機會獨處的時候,或許可以透過獨處來看看自己、理解自己。
 
我想到十個可以探索的方向:……(全文連結reurl.cc/yZQdQM)

作者:吳熙琄老師          製作團隊: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

​〈重要通知〉
原定六月份
「敘事評估」工作坊
​延期辦理

​2020年6/13~6/15「敘事評估」工作坊因非常時期不確定因素諸多考量,延至2021年六月舉行。

我們很珍惜Philip Decter博士來到台灣的機會,特別規劃長達三年系列主題的課程計劃。

朋友們還記得2018年工作坊裡被啟發、被影響的論述與被帶領的實作經驗嗎?

我們一起期待2021年Philip Decter博士的到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評估與介入是同時存在的,評估就是一種介入。」「工作實踐的方式,將嚴謹且平衡落實在機構𥚃,成為嚴謹且平衡的工作者。」/Philip Decter

​

​〈重要通知〉
​
原定三月份
合作對話實踐工作坊
​延期辦理

圖片
這是一個很為難的決定,同時是帶著守護所有參與者健康安全的心意。 

為因應「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原訂:

3/13【從問題解決到問題的消融】合作對話實踐的概念與原則

3/14-15【誰來說這是傷?】合作對話實踐於創傷議題的應用

兩場次工作坊暫緩舉行,另再擇期辦理。

很抱歉,在大家期待滿滿的時刻,來公告這個為難但又帶著堅定守護心意的訊息。

謝謝大家的期待與等候。

祝福大家~
祝福這塊土地~
祝福我們親愛的地球~

​

〈茵特森沙龍〉
後現代大師席拉.邁可納米新書講座
​「關係的責任:永續對話的資源」

圖片
這是一趟透過對話,開創視野、探索關係中的資源的過程──也是重新定義並發掘何為關係責任的過程。
​
講題:關係的責任:永續對話的資源
主講:席拉.邁可納米 博士(Sheila McNamee)
(本書作者;陶斯研究院創始者之一、社會建構論/關係論實踐派學者)
日期:2019年12月10日(二)晚上19:00-20:30(18:30開放入場,額滿為止)
地點: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福音樓 9樓大禮堂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近捷運雙連站2號出口)
地圖:http://www.mmh.org.tw/info-traffic-taipei.asp

◎主辦單位
心靈工坊文化公司、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

◎免費活動,請先報名: https://pse.is/MK3CU
※講座備有逐步口譯
※報名後提醒您:記下活動舉辦時間地點,恕不另行寄發活動通知。

※報名僅用於人數估算,非保證座位與入場順序,報名後請協助我們珍惜場地空間。
※當天現場提供新書展售服務,歡迎把握面對面的交流機會。

◎關於本書《關係的責任:永續對話的資源》
現代西方的傳統倫理觀,不論在法律、心理、教育與社會組織等領域,都將責任視為「個人的」。然而這樣的責任觀,在20世紀末已無法因應全球化中日益複雜的變局,遇到重大挑戰。本書作者兼編者邁可納米和格根兩位社會建構論學者,提出了嶄新的責任觀。首先由個人責任的論述著手,提出傳統責任觀於思維、意識型態或實際作法上的侷限,希能擴大責任論述的範疇與相關實踐法,在舊有對話模式中製造裂縫,企圖藉由裂縫啟動新的對話模式。

全書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份爬梳個人責任觀的傳統性,以兒童性侵這類絕非追究個人責任就能解決的案例為背景,試圖以社會建構論在對話中示範如何共同創造有意義的論述脈絡。第二部份則收錄心理學界、社會組織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對於社會建構論責任觀的各種迴響,無論是認同或是質疑。

第三部份是兩位主要作者的答辯。兩人透過對談取得更深入的見解,進而擴充共創意義所涉及的責任觀。如同邁可納米和格根所說,最後一章為兩人最初提出的討論提供了更豐富的面向,以及更多反思的可能性。

無論如何,以社會建構論觀點而言,這是一場未能完成和結束的討論過程,書裡的對話永遠具有開放性,而無最終結論。
◎心靈工坊文化公司●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合作出版

​

​

〈後現代大師系列〉
工作坊一

關係的存有:現代性的反思與社會建構的奠基

工作坊二
關係的責任:後真相時代裡的衝突與對話

圖片
圖片
這是一個資訊傳遞日益快速的時代,卻也是對話愈發困難、人們愈走向兩極對立與分化的時代。世界正走向多元,乘載不同歷史文化脈絡的價值信念越來越能被大聲說出,卻彷彿為現代人帶來了更大的動盪與困局……

在這樣的時代氛圍裡,社會建構如何啟發我們做出具時代意義的反思與實踐?如何在差異、甚至對立中,仍然可以持續對話、持續創造?我們渴望聆聽肯尼斯.格根(Kenneth J. Gergen)與席拉.邁可納米(Sheila McNamee   )兩位後現代大師的洞見與智慧。

"關係的存有"揭示了「關係」於一切意義產生的中心,強調個人的心理狀態是關係進行的產物,自我不能從關係中分離而存在。換言之,社會建構不需要進入一個人的內在,而關注焦點在人們在一起的時候做了什麼,而這做了什麼又帶來什麼影響。而"關係的責任"指的是我們願意為關係做最大的努力,不去隔離他人、二分法地歸咎個人的責任與錯誤,而是看到自己作為一個與他有關係的人,我有一份責任,可以做些什麼,為關係帶來幫助、帶來支持。

我們規劃從"關係的存有"到"關係的責任"兩個工作坊的銜接意義在試圖說明人是關係的存有,因而具備著關係的責任。除了學習社會建構中最核心概念與精神的"關係的存有"外,更需進一步探究社會建構中另一個重要性的概念--"關係的責任",它是後現代的倫理觀,提高我們的群體意識,讓我們看見無論在牽動我們思緒的政治、社會、文化、歷史議題,抑或是在個人深刻的苦痛、疾病、困境中,我們都是有關連的,沒有人能真正的置身事外,撇開責任。

邀請您一同參與後現代的對話~~早鳥優惠及合報優惠,限期實施中~
------------------------------------------------------------------------------------
完整簡章:https://reurl.cc/yxp6D
上課日期:工作坊一:(Kenneth J. Gergen) 2019年10月26、27日(週六、日,共12小時)
                           工作坊二:(Sheila McNamee) 2019年12月8、9日(週日、一,共12小時)
上課時間:上午九點三十分到下午五點
上課地點:10/26、2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綜合館。
                           12/8、9暫定師大公館校區(確認後會另行公告,並請協助留意上課通知)
課程學費:工作坊一,8000元;工作坊二,8000元。
                           兩場合報優惠14500元。合報優惠期間:8/18(日)到8/23(五)
                           單場早鳥價7500元。早鳥優惠期間:8/18(日)到8/23(五)

戶名: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有限公司
華南銀行公館分行(銀行代碼008),帳號:11810-0125013
請於報名表上填寫您的轉帳後五碼,並保留收據,謝謝
洽詢報名: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ccdccdtaiwan@gmail.com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uETDrU9g48sBGvgH9

〈重要消息〉
第三屆合作實踐認證課程
​即將額滿

​「國際合作實踐認證課程」是由休士頓加維斯頓中心(Houston Galveston Institute,http://talkhgi.org/index.htm)以及陶斯後現代學院(Taos Institute,http://www.taosinstitute.net/)共同主持發展的一項培訓計畫,已在北美、南美及歐洲許多國家分別展開訓練課程,亞洲地區目前由台灣的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首先引進。在台灣的課程計畫中,除了學習合作實踐的理論與執行,課程更看重其背後的哲學思維與後現代主義精神,因此課程項目會涵蓋社會建構理論以及相關的思維實踐,如關係的倫理,反思實踐及公共對話等。同時,為了讓學習更深化在生活以及工作脈絡之中,學習社群的建立以及透過學習社群的討論與反思,更是課程計畫的精華所在。讓整體的學習不只有理論,更是深刻的內在思維翻轉與真實生命的實踐。
​
  • 課程規劃(完整簡章:https://reurl.cc/8ZDyM​)
     「國際合作取向實務認證課程」是一個為期兩年半多,總計172小時(不含小組時間,線上讀書會及選修)的密集課程。第一屆的課程已於2013年9月開始進行,於2015年11月完成。第二屆的課程會從2016年11月開始,進行到2019年6月底,課程內容包含了後現代哲學、社會建構理論、合作實踐、公共對話、反思過程,以及對話中的關鍵概念等。第三屆的課程在經過一二屆的實踐後,我們在課程規劃中,考慮到小組學習互動的支持性,理論文獻閱讀吸收的輔助以及在生活工作中實踐的反思等面向作更周詳的調整。
​說明
1.第三屆課程預計於2019年九月展開。
2.工作坊將備有現場中文即席翻譯。
3.工作坊除本認證課程學員外,也會對外招收單次課程的學員。
4.課程人數:國際合作取向實務認證課程20-32名。(人數未達成本將暫不開課)
5.課程費用:125,000元,可分三期繳交。
6.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oL3wHP9W4xXcdM7LA, 提交報名表後,本中心將盡速與您聯繫,請待連繫後再繳交課程費用。繳交費用後,方為正式報名成功。
7. 報名疑問洽詢:ccdccdtaiwan@gmail.com,劉小姐
8. 本中心保留課程規劃、師資調整、必要時間異動及其他未盡事宜異動之權利,如有調整以本中心公告為準。

〈大師系列〉
合作取向實踐的危機干預
​~在社區與組織中的應用~

圖片
圖片
我永遠在問一個問題:心理治療專業人員如何與案主共同創造出某種關係與談話,使所有參與者都能發揮創造力,發展出前所未有的新可能性? 
~ Harlene Anderson, 2006~ ​

自從2008年《合作取向治療》一書在台灣出版、2013年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引進「國際合作取向實踐認證課程」,其創始者Harlene老師已多次來到台灣,親身引領有心學習合作取向實踐的人們,在不同的系統與領域中持續練功。每一次的工作坊,都帶給學員極大的觸動與鼓舞,並殷殷期盼老師下一次的到來。
這一次,Harlene老師將引領我們學習,當社區或組織中遇到危機案例,如何運用合作實踐的思維進行危機干預,創造對話的空間,鼓勵多元聲音的流動,增加可能性與自我能動性 (self - agency) 找到前進的方向與力量。Harlene老師曾引用維根斯坦說過的話:「對話讓我們找到往下走的路。」以對話為核心的合作實踐,讓我們在危機中找到往下走的更多可能性與希望的曙光。

​當合作實踐的思維進入到組織中的危機處遇,我們會看見:
 ●        如何為所有的聲音和意見開啟一個對話的空間:
平等地邀請、尊重、重視每位成員的聲音、專業、智慧、現實、與歷史。
●        看見多元聲音的豐富與流動:
在不同的聲音與意見中,如何不為差異所困,反而視差異為多元豐富、蘊含無限可能的契機,而能從差異產生新意。
●        危機是一種文化與在地化的建構,而轉機也是:
案主的問題如同一種參與對話的邀請,而危機處遇則是人們在關係與對話中為其生命處境重新建構的歷程,是創造新的建構的機會。
------------------------------------------------------------------------------
完整簡章:https://bit.ly/2Ro00IU
上課日期:2019年3月15、16、17(三天,共18小時)
上課時間:上午九點三十分到下午五點
上課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綜合館
課程學費:9000元。早鳥優惠期間2/10到2/18,早鳥價8100元 戶名: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有限公司,華南銀行公館分行(銀行代碼008),帳號:11810-0125013
洽詢報名: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ccdccdtaiwan@gmail.com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z05TaFdBoXrIJ8u83
2/10,零時起開放報名。

〈茵特森沙龍〉
現代與後現代的交會
熙琄老師談後現代思維的實踐與反思

圖片
後現代(post-modern)思維是一種跳出現代思維框架,將其重新解析的思想脈絡。不再只是單一相信權威者所述說的理性與科學是認識這個世界的唯一方法。當這樣的信念進入到助人工作中,所謂的助人者與當事人間的關係產生了一種質變,不再是一種專家與被動協助的關係,而是一種重新打開對話的合作關係。在這樣的工作關係中,當事人對自己的狀態得以開啟更多元的認識,因而拓展出更多的潛在資源。
這不僅是一種思想上的轉向,更是一種生命哲學與人生實踐的轉化。挑戰的部分絕不是知識上的閱讀,而是整個生命從裡到外的翻轉,關於後現代的發展脈絡、哲學觀與世界觀,在華人世界中的實踐與反思,這一堂熙琄老師的特別課,歡迎大家來聽講。
  • 完整簡章:https://goo.gl/pT9yoqgoo.gl/pT9yoq
  • 講座時間:2019年2月16日(六)下午二點到下午五點
  • 講座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綜合館
  • 課程學費:1200元。早鳥優惠1000元(2019/1/16前完成報名及繳費)戶名: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有限公司,華南銀行公館分行(銀行代碼008),帳號:11810-0125013
  • 報名洽詢: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ccdccdtaiwan@gmail.com
  •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pWrFRKfWiLP5on6j2

〈大師系列〉
反思實踐--在家庭及社會工作中的運用

圖片
圖片
反思團隊(reflecting team)最初由挪威精神科醫師Tom Andersen與其工作團隊,於1985年共同發展出來,其後,在Harry Goolishian博士以及Harlene Anderson博士的建議下,重新命名為反思實踐(reflecting process),以更貼近開放流動的精神。在這三十多年的期間,世界各地不同的專業工作者,將反思的概念發展為多種形式的實踐,以其鼓舞、涵容多元聲音/觀點、看重對等與合作的關係、透明化等後現代精神,為心理治療、家庭工作、社會工作,甚或其他領域中的人們,帶來新的視野與改變的可能性。
反思實踐致力於尋找所有可能的觀點,因此得以從傳統專業角色中需要給出正確觀點以獲得參與者共鳴的位置中鬆綁;而參與對話的成員也因被賦予了全然專注聆聽、不被期待給予回應的安全感中,自由地選擇其認為有價值、有共鳴的部分來參與。不再只是單一的專業指引,而能從信服權威真理的期待中解放。
這樣的工作方式為參與其中的眾人打開了一個對話的空間。反思實踐為家庭工作或社會工作中參與的成員們帶來更充裕的時間與空間,在其內在對話與外在對話間轉換移動,在位移中拓展眾人原本看待事物的思維,創造新的解決途徑。心理治療在反思實踐的歷程中,成為一場又一場案主、治療師、社工師、反思團隊協作的對話,既富詩意,又充滿力量!
三天的課程,可以學習到
  • 反思實踐的基本理念
  • 反思實踐帶給與家庭工作的希望及可能性
  • 反思實踐帶給社會工作的希望及可能性
  • 如何在實務工作中運用反思實踐
  • 反思實踐如何促進系統合作
  • 案例示範及討論
----------------------------------------------------------------------------
  • 完整簡章:https://goo.gl/427CJb
  • 上課日期:2018年10月19、20、21日(三天,共18小時)
  • 上課時間:上午九點三十分到下午五點
  • 上課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綜合館
  •  課程費用:9000元。早鳥優惠8100元(需於9月底前完成報名及繳費手續)戶名: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有限公司,華南銀行公館分行(銀行代碼008),帳號:11810-0125013
  •  報名洽詢: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ccdccdtaiwan@gmail.com
  •  報名網址:https://goo.gl/RtnLNA


圖片

〈茵特森沙龍〉
地圖  旅行  生活--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五週年生日慶

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五歲了!
從2013年9月12日開始,到2018年的9月8日,五年的時光,我們辦理了十二場實地的工作坊,一場遠距視訊工作坊,五場沙龍講座還有兩屆的國際合作實踐課程。促成十多位國際級的後現代思維大師來台與在台灣的我們交流。讓喜歡後現代思維的夥伴有了對話的機會,也帶來更多元開放的視野與思想。
五年的對話與實踐,我們很想知道當後現代思維一絲絲的降落在台灣這片土地上後,我們會長出甚麼樣的芽,開出甚麼樣的花呢?
這是一場學習之後的邀請,邀請喜愛焦點、敘事、合作、反思實踐等等後現代思維的您與我們一同分享在生活與工作中的實踐與對話。

  • 完整活動資訊:https://goo.gl/htu56R
  • 主辦單位: 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
  • 活動時間:2018年9月08日下午一點三十到四點三十分(請於一點開始入場)
  • 活動地點:馬偕紀念醫院福音樓九樓大禮堂(鄰近捷運雙連站)
  •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E5sY5XK53Z04Nufj2
  • 智慧的分享無價,本活動免費,報名後請協助我們珍惜保留給您的座位,謝謝。

〈大師系列〉
​危機中的資源--

敘事治療在評估中的應用

在助人工作的脈絡中,時時會出現​“評估”的需要。可能是校園中老師對學生的評估,社工師對案家的評估,心理師對來談者的評估,或是不同系統間合作的評估。在敘事治療的理念中,評估不是一種單向的決定,更是一種共構的過程。
當敘事治療的精神進入到評估工作中,我們會看見:
  • 評估不只是評估,更是發掘出當事人資源與力量的歷程。
  • 危機評估的同時也是與當事人共同建構的歷程。
  • 當事人不只是被評估的旁觀者,更是共同創造資源的參與者。
這些帶著敘事精神的評估工作該如何進行,在兩天的工作坊中,Philip Decter老師將帶著他深厚的實務與教學經驗告訴我們該怎麼做。
不論你是喜歡敘事或是希望評估可以有更多的效能,這都是你不可錯過的課程。
完整簡章:https://goo.gl/4JjkYV
上課日期:2018年6月23、24日(六日兩天,共12小時)
上課時間:上午九點三十分到下午五點
上課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綜合館
課程學費:7500元。(團報優惠:三人團報6500元)
戶名: 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有限公司,華南銀行公館分行(銀行代碼008),帳號:11810-0125013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Vb4oIdeIugBb9CAN2
報名洽詢: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ccdccdtaiwan@gmail.com
​*本課程現場備有中文翻譯。

〈大師系列〉
翻轉與重建
社會建構新視野:關係的責任與倫理工作坊

延續著「關係」為中心的思考,今(2018)年3月,我們很榮幸邀請到與肯尼斯.格根合著《關係的責任》(Relational responsibility, 1999)一書的席拉.邁可納米(Sheila McNamee)老師再次來台,帶領大家更深入的思考在關係中的責任與倫理議題。
 當我們思考的視角從個體轉向關係後,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是如何在關係的互動中共同創造意義?我們的回應如何創造(或改變)他人行為的意義?而我們個人的態度立場又是受到什麼樣的背景論述所影響?這些思考,不僅在心理治療中影響著當事人與諮商師的互動,也在各種小從家庭、學校,大到企業、機關的組織中影響每一位成員。
完整簡章:goo.gl/Pi19JK
上課日期:2018年3月10、11日(六日兩天,共12小時)
​上課時間:上午九點三十分到下午五點
上課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綜合館
課程學費:7000元。戶名: 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有限公司,華南銀行公館分行(銀行代碼008),帳號:11810-0125013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IK8lboqefzd8qtoP2
報名洽詢: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ccdccdtaiwan@gmail.com
*本課程現場備有中文翻譯。

〈大師系列〉
關係的存有─社會建構工作坊

肯尼斯.格根(Kenneth J. Gergen)博士早於1973年的社會心理學之為歷史(Social Psychology as History)一文中指出,『人的現象不同於自然現象,沒有恆古的穩定性,而是隨著歷史而變遷,因此試圖在人的現象中找尋穩定不變的普遍法則,是一種緣木求魚的做法。他更進一步指出心理學的各種理論,也依存著當時的文化條件,即使理論性知識本身,也沒有永恆存在的條件。』他提出個人的心理狀態其實是社會實踐和關係的產物,只有從關係的過程中,人們才能創造『內在世界』 ,『個人心理』不能從關係中分離而存在。社會建構論追求的,並不是以自己的假設命題去建構一套真理,更不是一種信仰體系,它比較像是一種如何理解、探索生活的思維與態度。建構論的對話引導是一種對事物的理解方式。當這樣的概念進入對話中,行動就可能跟著改變。
完整簡章:https://goo.gl/WxmQ8o
上課日期:2017年10月28、29日(兩天,共12小時)
上課時間:上午九點三十分到下午五點
上課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綜合館
課程學費:7000元。戶名: 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有限公司,華南銀行公館分行(銀行代碼008),帳號:11810-0125013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uRUS8QmHNwM18rD63
報名洽詢: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ccdccdtaiwan@gmail.com
*本課程現場備有中文翻譯

〈熙琄老師小講堂〉
​談開放式對話
Part1-3

​〈茵特森沙龍〉
《開放對話.期待對話》作者來台講座
​【免費報名,額滿為止】

《開放對話.期待對話:尊重他者當下的他異性》
來自心理學與社會科學領域的兩位芬蘭學者,亞科.賽科羅與湯姆.艾瑞克.昂吉爾,分別以他們人際工作中長期累積的經驗,探討對話的各種可能性,及貫徹對話作法的不同方式。
臨床心理學家亞科的觀點,來自精神病治療中的「開放式對話」,其治療系統以關係為基礎:臨床人員在治療過程中將個案家人及其社會關係網也包括進來,允許多元複調的聲音,並視案主是自己改變的專家。「開放式對話」的目標在於促進「活性」――在對話交流中受到新觀點打動,因而創造出改變的可能性。
社會科學家湯姆的觀點則來自「期待/未來式對話」:為了緩解專業人員的焦慮、解決多方援助所致的混亂局面而設計對話,其目標在使個案有延續性的改變;個案亦可以發展自己的資源,反過來支持專業人員更有信心協助個案執行改變計畫。
本書展開了一個對話精神的世界,邀請我們虔心等候、接待當下在場的他者,不但為心理治療工作帶來深刻的反思,對於置身文化卅族群多樣性的台灣社會亦深具啟發性,值得每一位致力於對話工作的人參酌細讀。

日期:2017年8月24日(四)晚上18:30-20:30
地點:台北馬偕紀念醫院 福音樓 9樓大禮堂
主講:亞科.賽科羅 博士(Jaakko Seikkula)
◎主辦單位:心靈工坊文化公司、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
【免費報名,額滿為止】 https://goo.gl/zoCYGF
※報名後提醒您:記下活動舉辦時間地點,恕不另行寄發活動通知。
※智慧的分享無價,本活動免費,報名後請協助我們珍惜保留給您的座位,謝謝。

〈大師系列〉
~開放式對話~
在精神醫療重症中的對話與應用​

「開放式對話」將精神疾病問題視為人類生活的一部份,重視治療團隊的合作及患者與家庭的關係。在一個彼此尊重和關愛的空間下,「聆聽」及「對話」的過程成為治療的焦點。對話內容的真確性並非重點,重點在於透過患者與家人及團隊的交流,發掘潛在於患者個人以及其家庭中的資源,從而得到療癒的效果。「開放式對話」並不排斥其他治療學派、技巧甚至是精神科藥物,重點在於過程中多專業治療團隊如何邀請患者和其家庭成員參與,共同討論治療模式和決定,同時能將他們的資源和能力融和在過程中。
課程資訊:https://goo.gl/YXtoQ8
上課日期:2017年8月25、26、27日(三天,共18小時)
上課時間:上午九點三十分到下午五點
上課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綜合館
課程學費:9000元。戶名: 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有限公司,華南銀行公館分行(銀行代碼008),帳號:11810-0125013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BsekfXbQIHn8QHGF2
報名洽詢: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ccdccdtaiwan@gmail.com
*本課程現場備有中文翻譯。

〈熙琄老師練功坊〉
​
 敘事治療基礎課

​在基礎課中,熙琄老師秉持著「溫暖、去專家化」的風格,以經驗式的學習方式,運用現場訪問、小組練習、局外見證人、迴響團隊等型式,陪伴大家去體會敘事的態度、哲學觀、概念、技巧、進而將此體會帶入到實務工作和生活的歷程中。
課程時間(共六次)
2017年:7/22、9/2,0930-1330
2018年:1/6、1/27、2/3、2/10,0930-133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kriMRWFrD0tgiVmi1
​
課程資訊:https://goo.gl/57Ja2e

〈熙琄老師練功坊〉
​
 後現代思維家族治療與督導

​在幾年家族治療與督導課的累積下,大家深刻地經驗了熙琄老師訪問家庭的細緻與尊重,但每一回的討論都讓夥伴們欲罷不能,意猶未盡。今年,熙琄老師將帶領大家仔細地從影帶的觀摩,逐字稿的研讀中,更徹底的探索如何帶著後現代的思維陪伴家庭,走過他們生命的歷程。
課程時間(共六次)
2017年:7/23、9/3,0930-1330
2018年:1/7、1/28、2/4、2/11,0930-1330
報名網址:
https://goo.gl/forms/kriMRWFrD0tgiVmi1
​
課程資訊:https://goo.gl/57Ja2e

〈大師系列〉
​Honoring Tom Andersen’s Practice:
照亮湯姆  安德森的實踐之路
Entering into reflecting conversation, noticing what matters
反思性對話—走入心之所在

          今年五月是Tom Andersen逝世十周年,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一直在思考我們可以如何透過學習來紀念這位引領反思實踐(reflecting process)和反思團隊(reflecting team)的先驅者。
          我們邀請與Tom Andersen老師有密切合作的Arlene Katz老師來引領我們認識Tom Andersen的核心理念與實踐。同時Arlene老師本身在哈佛大學擔任社會醫療(social medicine)的老師(也是熙琄老師在波士頓時期的督導喔),我們將有機會透過老師,看見她如何在relational health(透過關係促進健康)中展開反思實踐的對話。
相關資訊連結網頁:https://goo.gl/kTiSMB
​上課日期:2017年5月19、20、21日(三天,共18小時)
上課時間:上午九點三十分到下午五點
上課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綜合館
課程學費:9000元。(兩人成行8500元)
戶名: 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有限公司,華南銀行公館分行(銀行代碼008),帳號:11810-0125013
報名網址:https://goo.gl/FpRhIe
報名洽詢: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ccdccdtaiwan@gmail.com
*本課程現場備有中文翻譯。

〈活動分享〉
​
2017『與家工作系列』當疾病籠罩家庭─醫療家族治療實務剖析

活動資訊連結:https://goo.gl/Degj5Z (免費公益活動)
報名網址:https://goo.gl/HrExlV​
活動內容摘述:馬偕協談
中心整理過去一年與院內各科醫師合作情形,調整案家隱私後以戲劇方式重現場景,讓與會者可以透過演出進入【疾病、家庭、醫療系統及學校系統】的脈絡,並由三位在此領域耕耘許久的學者【吳熙琄博士】【熊秉荃教授】【趙文滔副教授】現場呈現醫療家族治療運作模式及系統合作介入,期待與會者可以從實務操作上產生更多反思及展開相關醫療從業人員以及助人工作者如何在未來工作場域一同對話來成為【困在疾病迷霧中家庭】的燈塔。
活動時間:2017年5月6日(星期六)09:00至17:00
活動地點:台北馬偕紀念醫院(福音樓九樓)大禮堂
主辦單位:馬偕紀念醫院 協談中心
協辦單位: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

〈大師系列〉
合作取向實踐-在醫療及校園工作中的運用,現正報名中!

相關資訊連結網頁:https://goo.gl/jvz50s
課程講師:Harlene Anderson博士、吳熙琄博士
上課日期
:2017年3月17、18、19日(三天,共18小時)
上課時間:上午九點三十分到下午五點
上課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館校區綜合館國際會議廳
參加資格:助人工作者,相關系所研究生,對組織中對話有興趣的工作者
課程人數:150人(含已報名合作取向認證課程學員),額滿為止
課程學費:8000元。
早鳥優惠,前五十位完成報名繳費者,學費為7500元
戶名: 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有限公司,華南銀行公館分行(銀行代碼008),帳號:11810-0125013
報名網址(早鳥優惠7500元):
https://goo.gl/forms/11uGpNbebWKmEZxb2
報名網址(學費8000元):
https://goo.gl/forms/ds7b7N7D1Aw2bv5e2
​
2017.02.17公告

〈茵特森沙龍〉
焦點解決治療INSOO十年紀念會活動邀請

邀請
誠摯地邀請您參加2017年1月7日(週六14點到17點30分)
於馬偕紀念醫院福音樓九樓大禮堂舉辦的「焦點解決治療Insoo十年紀念會」,
活動於13時20分起報到。
本次活動因報名者眾多,將活動地點更改於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的大禮堂,凡於12月25日前報名者,皆有報名成功。
如您不克前來,請您務必來信ccdccdtaiwan@gmail.com取消報名,謝謝您的協助

注意事項
1.因當日人數眾多,請您盡早到達會場。
2.除前排貴賓席次及工作人員席次外,自由入席,請盡量往前坐。
3.會場內禁止飲食,馬偕紀念醫院提供大家優質的場地,請協助幫忙維持場內外的環境清潔。
4.會場附近停車不易,請盡量搭乘大眾運輸系統,捷運雙連站很方便的。
5.現場同時有張老師文化提供相關書籍優惠展售,歡迎參觀。(因當日參加眾,不提供簽書及合影)
6.最後一點,非常重要!活動很珍貴,老師們與分享者的智慧也很寶貴,請一起愛護及尊重大家的心血,主辦單位會進行錄影,但現場禁止私人個別錄影及錄音!非常謝謝您的支持!

  • 主辦單位:茵特森創意對話中心,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張老師」基金會台北分事務所
  • 協辦單位:國立中大壢中焦點解決中心,張老師文化公司
  • 活動時間:2017.01.07 下午14點至17點30分(請於13點20分開始入場)
  • 活動地點:馬偕紀念醫院台北院區(中山北路二段92號,鄰近捷運雙連站)福音樓九樓大禮堂(請從中山北路兒童醫院大門進來後,直走到底搭電梯至九樓,出電梯即會看到大禮堂位置指引)
  • 智慧的分享無價,本活動免費,報名後如無法參加,請務必來信告知,謝謝!(ccdccdtaiwan@gmail.com)
2016.12.25公告

〈茵特森沙龍〉
焦點解決治療  INSOO十年紀念會

因應報名參者眾多,將場地更改為馬偕紀念醫院福音樓九樓大禮堂,請不要跑錯了喔。
​報名網址:https://goo.gl/forms/Vlwb42GbVDsdJzFD2 ​
​2016.12.15公告
提供者 使用自訂式範本建立您的專屬獨特網站。